“蟹斗”背后的平台物流之争
又到大闸蟹的供销旺季。作为“金九银十”的传统大IP,大闸蟹一直是平台竞争最为激烈的品类之一。加上今年是大闸蟹大年,各大电商平台“蟹斗”更酣 :配置自有飞机、增加仓储布点……全媒体记者调查发现,今年大闸蟹之争已成各大电商平台背后的物流之争。
专家表示,随着电商平台农产品销量激增 ,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将成为输赢的关键 。
源头之争
抢占源头 力求保鲜
大闸蟹作为典型的生鲜,要从最新鲜源头把控,提升其标准化程度,平台选择直接与源头产区合作,直接在源头投入快递人手打包,不仅有利于对品质、产量把控 ,甚至能降低C端的销售价格。
今年9月下旬,京东与宿迁的霸王蟹核心养殖基地签订采购合同 ,采用源头直发模式为用户供货 。京东生鲜季节海产负责人王禹透露,“由于专业买手深入产地包销、集中采购降低成本,同时还启动源头直发模式,平台上大闸蟹的销售价格比往年下降了10% 。”
不只是将“触角”深入到源头产地 ,记者观察到 ,快递物流企业还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打包和寄送效率,助力蟹农抢“鲜”寄送。“我们在前端收件处投入自动捆扎机、自动封箱机、自动分选设备等降本增效的自动化设备 ,提高了蟹企蟹农的寄递效率。”顺丰集团特色经济蟹项目负责人蒋曙贤表示 。
除了进驻源头产区外,有生鲜平台更是从各城市出发 ,发掘周边湖区的产物 ,例如盒马,不仅有阳澄湖基地和大纵湖等合作基地,如济南、青岛的盒马就有来自黄河口的大闸蟹 ,武汉有梁子湖 、长沙有大通湖、南京有固城湖、杭州有宝应湖产区的大闸蟹。
交通之争
配置自有飞机、无人机
大闸蟹存活的“黄金期”是72小时 ,蟹到消费者手上讲求时效,交通工具是重要一环。业内人士称,今年空运大闸蟹已成为物流巨头竞争的“落脚点”。今年,多家平台喊出“次晨达” 、“次日达” 、48小时送达的口号,近产地的城市区域主要靠陆运,距离偏远就凭借航空网络。为了突破路障,实现跨湖飞行运输 ,巨头更用上无人机等黑科技。
“顺丰推出同城半日达时效,早上发出螃蟹,当天下午就能送到;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可实现次日达 。”无锡顺丰大闸蟹项目部负责人钱艳向记者表示 。顺丰今年不单实现全国200多个城市“次日达”,更以“大型运输机+大型支线无人机+末端投送无人机”构建的三段式航空运输网络 ,实现快件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。
同样喊出“次日达”的,还有京东,在9月下旬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期间,背靠京东物流的京东超市提出“核心城市次晨达”,而且在全国范围内,有近300个城市可实现48小时内鲜活送达。“今年物流提效,主要是京东有了自己的飞机航班 ,加上自身的冷链物流 ,以及集约规模效应,物流提速的同时成本也有所下降。”王禹告诉全媒体记者 。
据京东物流2023年半年报披露,截至2023年6月30日,京东航空已有5架全货机实现常态化运营 ,运营航线覆盖北京 、深圳、杭州 、无锡 、南通等城市。2023年上半年,通过合作方式覆盖的航空货运航线超过1000条。
作为竞争对手的顺丰,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显示,截至2023年6月30日,顺丰控股运营全货机99架,自营83架。依托顺丰全货机及丰富的散航资源 ,今年上半年,在收派端具各直收直派网终能力的核心城市由23城拓展至74城 。
仓储之争
仓储布点不断增加 直营加强把控
大闸蟹对保鲜的要求 ,考验的是快递物流企业之间整个冷链物流网络的实力。截至今年5月中旬 ,顺丰在全国拥有超过20万平方米高标全温层冷库,以及2万多辆冷链运输车辆,形成了庞大的冷链物流网络 。截至今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 ,京东物流运营约100个针对生鲜、冷冻和冷藏食品的温控冷链仓库,运营面积约50万平方米。
业内人士表示 ,快递企业想要深耕冷链市场,冷链物流布局是基础,只有越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,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